中西哲学根本差异学术研讨会

中西哲学根本差异学术研讨会

2024年12月13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问题。

研讨会的主旨发言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吴晓明,提出了本书的若干要旨:

* 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作为课题化形式出现,源于中华文明自我理解的需要,需要以现代学术表述澄清理解。

* 比较方法:立足于哲学的三重特性——文化主干、思想母体、精神核心,抓住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进行比较。

*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建制:柏拉图主义,表现为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分割、真理实在属于超感性世界、感性世界的实在性来自对超感性理念的“分有”。

* 中国哲学建制:道器不割、体用不二、本末不移、大道不离人伦日用,始终在形而上学之外。

* 克服困难:深入理解西方哲学的自我批判进路,把握形而上学本质,才能理解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

其他与会学者也发表了精彩观点:

* 崔唯航:本书在哲学史上具有路标意义,回应了“中西古今”问题和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议题。

* 陈学明:本书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引发思考西方传统哲学与当代哲学、柏拉图主义贡献局限、中国哲学本体论基础等问题。

* 孙向晨:本书在当代世界大变局背景下阐发思想,回应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感性与超感性世界的分离、如何同时面对中西哲学等问题。

* 朱承:中国哲学应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本书回应了中国哲学理解定位问题,认为中国哲学具有超越性维度,最终目标是天下太平。

* 夏莹:本书阐述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背后是社会权力问题,西方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相绑定,需要结合世界秩序的权力关系思考。

* 张双利:本书包含三重对话,与马克思、马克斯·韦伯、黑格尔的对话,呼应了现代生活的困境,拉开了与韦伯悲观处境的距离。

* 邓安庆:本书具有研究范式意义,认识差异是自我觉知的前提,为打开中西哲学根本性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 车玉玲:中西文明差异要从文字的差异上理解,文字表现了多重内涵。

* 何俊:本书具有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生活哲学的维度,中国哲学有自己的形而上学基础。

* 罗久:探讨中西哲学根本差别对于中国哲学意义更大,有助于转向真正中国式的思考。

研讨会还围绕中西哲学的前提反思、文化与民族意识、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批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一书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有助于促进中西哲学的对话与交流。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20/33920.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20日 上午7:39
Next 2024年12月20日 上午7: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