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智慧与AI时代:上海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研究年会

中西智慧与AI时代:上海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研究年会

2024年12月8日,“‘AI时代与中西智慧’: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上海高校的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比较研究会会长童世骏教授致辞,提出AI时代中西智慧应当发挥作用,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童教授从东西方智慧传统出发,指出西方以“惊奇”为核心,中国以“忧患”为中心。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感谢全体与会者,介绍了同济大学的“三化融合”改革。

年会分为两场主题论坛。

第一场主题论坛由复旦大学才清华副教授主持。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王天恩教授指出,中西哲学整体观照的具体机制不同,AI时代需要量化的整体观照与质性的整体观照相结合,才能使中西智慧整全发展。

方旭东教授从儒家角度为伴侣机器人提供了辩护。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德安博教授质疑了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的几种观点,提出人工智能的功能与“仪式”有相关性。上海师范大学张永超教授反思了人工智能的神话与悲歌,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曹家慧探讨了人工智能音乐语言的共情之思。

第二场主题研讨由上海师范大学蔡志栋副教授主持。原比较研究会副会长施炎平教授提出,思考AI与中西智慧的关系是当代哲学学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建议在哲学上思考“AI时代”问题。

樊志辉教授报告了人工智能时代迷狂和忧思,探讨了人性的原罪、技术进步的二律背反、人工智能的藏镜人与影舞者、枷锁的迭代与升级,以及解放的契机与希望。同济大学哲学系朱义禄教授围绕理想人格,尤其是君子问题展开论述。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从孟子和庄子的比较出发,提出哲学之思不必惊惧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刘松青副教授分析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王骏探讨了心性与理解的关系问题,认为心性乃是理解之前提,但是中西哲学对此有不同方案。

自由讨论环节由同济大学哲学系刘昊老师主持,与会者深度交流。

闭幕式由樊志辉教授主持,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谷继明教授做大会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22/35594.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10:06
Next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10: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