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接受专访时回顾了自己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并分享了他对科学精神、中医药发展和青年一代责任担当的思考。
求学经历:从物理到药学,边学边干
陈凯先出生于 1945 年,中学时最热爱的学科是物理。考大学时,他被录取到放射化学专业,这是一个与核物理相关的保密专业。1967 年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徽省的一个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70 年,又被调到湖南邵阳的一家制药厂。当时,他对制药一无所知,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我进厂的第一份工作是看水泵,”陈凯先说。因为他是物理系毕业的,所以这项任务交到了他手上。在那个简易的水泵房里,他学习了药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1974 年,他考取了药物所的研究生,后来就一直留在药物所工作。
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2005 年,陈凯先被任命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他坦言,当时自己对中医药几乎一无所知。但他服从组织安排,从头学起。
针对有些人认为“中医药不科学”的观点,陈凯先表示,客观事物具有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形态也不同。中医药学从整体证候去认识人体生命现象,这也是一种科学形态。
“只要能够符合客观规律,能够把患者的状态调整好、解决某些疾病,我觉得这个就是科学。”陈凯先说。
他认为,中医药可以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科学家精神:代代传承,责任担当
陈凯先认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他特别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这句话。
他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怀抱着科技报国的理想,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
“我的老师嵇汝运先生说,他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回到祖国。这些话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教育。”
陈凯先还提到药物所年轻科学家蒋华良的例子。在新冠疫情期间,蒋华良两次冒着危险到武汉开展新药研究。他说:“国家有需要,那我就出来担当。”
“我希望我们大家用马克思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在自己的科学生涯中做到 8 个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陈凯先最后说。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21/346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