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面部自主权,公共场所“不刷脸”显文明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迅速普及,从大型景区到小区门禁,从高端商场到便利店自动售货机,随处可见“刷脸”支付和识别设备。这种看似便捷高效的识别方式,却引发了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的担忧。
人脸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包括身份盗用、信任危机、社会关系紧张,甚至威胁国家安全。而强制性、被动式、随意化的“刷脸”泛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信息安全权利。
上海市开展“亮剑浦江·2024”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明确提出公共场所“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的目标,对上海头部品牌自动售货机企业开展培训和整改,范围覆盖超过 36 万台机柜,为个人信息上好“安全锁”。这一举措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支持和赞扬。
公共场所“不刷脸”显文明,彰显了对消费者隐私权和信息安全的尊重。通过限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确保其仅用于必要的场合,并严格控制存储期限,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收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们有权决定自己的信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采集和使用。当我们面对“刷脸”支付时,我们应该有权选择拒绝或接受,而不是无奈地被迫接受。
社会各界应共同行动,通过加大法律支持、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公众保护意识等手段,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护好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活环境,让“刷脸”技术真正为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服务。
以下措施有助于维护面部自主权和公共场所“不刷脸”文明:
*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刷脸”技术的合法边界和使用规范,赋予消费者拒绝“刷脸”的权利,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 加强监管执法: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强制性、被动式、随意化的“刷脸”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的认识,培养消费者抵制不合理“刷脸”要求的意识。
* 推动技术创新:支持研发和推广更加安全可靠的人脸识别技术,降低信息泄露风险,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放心的服务。
*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建立全球数据保护标准,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
维护面部自主权,公共场所“不刷脸”显文明,是尊重个人权利、保障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只有当每个人的脸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能真正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和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20/342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