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严把等级称号授予标准,旨在遏制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掺水”“造假”现象。
《标准》的修订贯彻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精神,根治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中的乱象。
修订后《标准》坚持导向鲜明、统筹兼顾、从严从紧的基本原则,突出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根本目标——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提高竞技成绩。
《标准》在授予等级称号的赛事选择上进行了调整,删除水分大、管理混乱的比赛,并对授予等级称号的赛事数量有所缩减。同时,《标准》对运动员个人技术水平要求更加细化,明确规定“未上场比赛运动员不得授予等级称号”。
针对集体球类和个人项目的团体赛中出现的“搭车”拿证现象,《标准》规定运动员在团体比赛中的个人出场率、胜率、胜场数等,作为授予团体项目等级称号的必要条件。
修订后的《标准》对“三大球”给予适当倾斜,体现了对“三大球”振兴的重视。篮球、排球在可授予等级称号的赛事数量和组别数量上明显高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并且对个人技术水平要求更加严格。
为了推动体教融合和赛事融合,《标准》大幅缩减教育系统全国性评级赛事数量,共涉及79个项目,其中57个项目将体育和教育系统共同主办、具有较高竞技水平的重大赛事列入《标准》。
《标准》的修订不仅是为了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也意在促进体教融合,整合体育、教育系统高水平比赛。通过同一平台的竞技,选拔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竞技水平。
体育单招录取率可能受《标准》修订影响,呈有所上升的趋势。由于等级称号授予数量减少,具备较高技术等级的运动员相对减少,这将增加体育单招招生名额的竞争激烈程度。
《标准》的修订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整治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乱象的决心。通过严格控制等级称号授予数量,提高质量,遏制“造假掺水”行为,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将得到提升,更好地发挥其在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选拔竞技体育人才和促进体教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7/32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