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国饭碗”:粮食年产突破1.4万亿斤
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突破1.4万亿斤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6%。这一成就,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支持精准有力,保障粮食稳产丰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提出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目标。一揽子政策支持定向发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出台,从耕地保护、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补助标准,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充分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防灾减灾应对有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粮食稳产丰产,不仅需要“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象事件增多,给粮食及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今年农作物累计受灾1.35亿亩,但比常年减少4400多万亩,这离不开强有力的防灾减灾措施。
农业农村部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制订预案,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直达家庭农场服务。31个省份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储备调用制度,共同应对区域性气象灾害。农业农村部组建工作组赴主产区,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技术措施,应对自然灾害挑战。
科技创新支撑给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国家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今年,良种“芯片”更加“硬核”,高产、稳产、耐密、高抗的新品种为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农机装备“引擎”强劲,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的农机装备加快推进,保障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大面积应用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坚持“五良”集成,推动粮食均衡增产。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实现粮食生产跨越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今年,粮食产量虽然突破新台阶,但也要看到,一些地区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亩均效益下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础还不牢固。
要以高基点为新起点,着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推动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从“积累量”到“提升质”的跨越。要坚定不移保护耕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地力等级。要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培育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品种。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减损率。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产业化、市场化、品质化水平。
确保粮食安全,筑牢“中国饭碗”,让中国人民端稳自己的饭碗,是新时代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5/309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