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记忆塑造城市面貌

世代记忆塑造城市面貌

世代记忆塑造城市面貌

上海,这座魅力无穷的城市,每一处街道和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历久弥新的记忆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每一位上海市民的集体记忆。

12月8日,“城市有记忆,文化有根基——《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新书发布会暨城市记忆文化讲坛”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盛大举办。

记忆是城市更新的人文根基

在《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新书发布会上,主编俞斯佳表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记忆是人情味,是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的人文根基”。

通过对上海城市记忆的问卷调查,编写组收集到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上海的记忆各有不同,反映了城市记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俞斯佳指出,城市更新要做到“保留记忆、激活记忆、创造记忆”,为城市存历史、为空间添人文、为未来留美好。

建筑重建与记忆传承

上海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俊杰指出,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记忆的传承、文化的复兴、社区的重塑。《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这本书,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城市变迁和城市更新深层次内涵的大门。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认为,这本书展现了上海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专家们的智慧和洞见、实践者的思考与匠心。这本书也推动我们思考,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意义,携手迈向明天更加卓越的上海。

城市记忆文化讲坛

在城市记忆文化讲坛环节,袁烽、张松、张宇星、许菁芸四位专家分别从技术、文化、设计与建造、资金问题等视角分享了城市更新领域的热门议题与实践案例。

袁烽分享了城市更新中的技术创新探索,他以南桥源城市复兴行动计划为例,说明了如何既尊重城市的脉络和记忆,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创作新的时代表达。

张松以建成遗产和建造文化为主题,阐述了城市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景观,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沉淀。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呼唤高质量的建造文化,文化遗产是高质量建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宇星以深圳南头古城项目为例,分享了城中村地区更新的一种新思路,即以“局部微更新+媒介式策展”为思路进行改造,将日常生活和记忆作为一种重要遗产。

许菁芸围绕城市更新中的资金问题进行了分享,她提出城市更新需要寻找“项目财务可平衡、城市公共财政可持续”的模式。要量力而行、做好节奏控制,积极探索压降前期成本的可行方法,统筹平衡多方利益诉求,加强多部门管理协同,提高更新品质,提升资产价值,获取可持续收益。

此次新书发布会由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委会、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共同主办,是上海国际建筑文化节主题活动之一。

城市记忆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根基,是市民集体情感的凝聚。通过保留、激活和创造城市记忆,我们将不断塑造和丰富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1/26799.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11日 下午4:15
Next 2024年12月11日 下午4: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