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引领能源变革
11月5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分论坛在上海举行。华北电力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牛东晓指出,随着光伏发电和风电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主体,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快速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消纳高比例新能源和“源网荷储”精细化协同运行两大特征。其中,储能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
发电侧储能:平抑波动性
发电侧储能建在电厂内,包括自有储能、共享储能和独立储能。火电厂、光伏电厂和风电厂纷纷建设储能设施,以缓解消纳压力,平滑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
电网侧储能:稳定运行
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电网运行的调频调压、稳定运行。通过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负荷侧储能:降低用电成本
负荷侧储能除了可进行峰谷价差套利之外,还可以自发自用,降低用电成本。
新型储能技术多样化
牛东晓表示,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化学类储能、热(冷)储能、电磁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目前,中国储能装机量全球第一。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储能
牛东晓强调,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形态从“源网荷”转变为“源网荷储”,运行模式从“源随荷动”发展为“源网荷储”多元互动。
通过“源网荷储”对负荷和储能的精密化控制,可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能源损耗及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消纳。
论坛汇聚业界专家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分论坛由商务部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澎湃新闻承办。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的高级别代表和专家,共同探讨新型储能领域的未来发展,为全球能源的未来描绘蓝图,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1/06/40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