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驴友”遇险救援费归属引发争议

任性“驴友”遇险救援费归属引发争议

任性“驴友”遇险,救援费归属引发争议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徒步、登山等活动。然而,一些“驴友”缺乏安全意识,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或不听劝阻强行进入景区,导致遇险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耗费了大量公共救援资源,也让救援过程充满危险。由此引发的救援费用归属问题,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2022年10月,江西宜春奉新县5名“驴友”擅自前往百丈山未经开发的山区探险被困。当地组织救援力量搜救后,5人被要求依法承担2万元救援费。这是江西首次对违规探险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的行为进行追责罚款。

这一事件引发了热议:救援该不该收费?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救援成本谁来承担

“驴友”遇险地段多为未开发区域,救援难度大,相关部门往往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营救。在江西“驴友”被困救援过程中,当地投入应急、消防、公安、蓝天救援等政府和社会救援力量共上百人,救援过程持续了18个小时。

经协商及综合考量,5名“驴友”共同承担2万元救援费用。2019年,黄山风景区针对“野游”人员被困实施首次有偿救援,收取3206元费用。四川省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也曾对违规穿越四姑娘山的一名男子开出2000元罚款单,并要求承担3000元有偿救援费。

在实践中,救援成本往往由政府部门、景区、民间救援力量承担。民间公益组织青阳蓝天应急救援队队长施剑表示,救援装备、车辆油耗维修、队员保险等都是不小的开支。这些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赞助,有时还需要队员自掏腰包。

有偿救援是否合法

对于救援是否应该收费,法律上有一定依据。《旅游法》第82条第3款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表示,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义务,但对于极端情况,如劝阻后仍进入或景区采取措施仍执意进入的,可适当收取部分费用。

如何规范有偿救援

全国多省份和景区陆续出台有偿救援规定。新疆规定户外探险若救援中使用直升机,每小时费用为3万元;青海规定各类人员和团体因私自探险、穿越自然保护区、无人区等被困,救援费由相关人员和团队全额承担;稻城亚丁景区则根据搜救区域不同进行定价。

施剑认为,救援收费的目的不在于补偿救援成本,而是希望警示和提醒更多人,让公共应急救援资源用于关键时刻。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王法涛建议,应推行商业性有偿救援,辅以公益性救援。他还建议推广商业保险救援,转移风险,降低社会和个人经济压力。

争议与反思

有偿救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收费标准和公平性上。一些人认为,救援费用应由政府或景区承担,因为他们是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方;另一些人则认为,违规探险者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救援费用是合理的。

此外,也有不少人呼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驴友”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遇险事件的发生。

任性“驴友”遇险,救援费归属问题反映了公共安全、个人责任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景区、民间救援力量和公众共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22/35540.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9:16
Next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9: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