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 ChatGPT 发布两周年,‘大学生的作业里充满了 AI 味’这一话题在网上热传,引发广泛关注。
不少大学生已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视为日常。如中国传媒大学理工科的大三学生傅雪,仅用一周时间,就在 AI 的辅助下完成了一篇 7000 字的结课报告,比以往节省至少一半时间。每到考试周和期末,他身边很多同学都会不同程度借助 AI 完成作业,甚至私下里还会互相拼 ChatGPT 会员,美其名曰‘为科技付费’。
然而,这一现象却让老师们头疼不已。许多高校教师表示,在国内高校,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写作能力欠缺已成通病。有老师直言‘AI 让学生的作品失去了生命力,学生失去了对作品的原创能力’。
与此同时,国内多所高校开始探索 AI 技术的应用边界。11 月 28 日,复旦大学出台《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 AI 工具的规定(试行)》,成为国内首个高校针对 AI 提出的‘禁令’,明确提出‘六个禁止’,严重违规者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撤销学位。
在 AI 入侵学生作业的情况中,文科生受影响更为明显。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翎子在其开设的‘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原创作业充满 AI 痕迹,毫无独立思考的迹象,她甚至能分辨出学生使用的是哪家大模型。王翎子认为,AI 作业最致命的问题是让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的精神。
尽管如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已出台针对 AI 使用的明确规定,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工具检测 AI 在作业中的使用率。不过,即使是经常使用 AI 的理科生傅雪也强调,他只是将 AI 作为辅助工具,用来规范论文语言和整理思路,核心内容仍需自己完成。浙江传媒学院也在探索如何平衡 AI 技术应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将 AI 技术融入多个环节。
总之,AI 技术给大学生作业带来的变化,引发了关于效率提升与原创能力的双重思考,高校如何在拥抱 AI 技术的同时,确保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创新能力不丢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20/345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