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的动脉中,上海街头熙熙攘攘,既有喧嚣,也有沉寂,如同新世纪的序章。2001年至2010年间,摄影师朱浩用镜头捕捉到了这座城市的脉动,留下了一幅幅日常生活的影像。
这些照片构成了《银盐落定》一书,记录了上海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城市风貌。朱浩的镜头似乎具有魔力,将城市的肌理、人们的面孔凝固在时间里。它们质朴而纯真,透露出上海独有的气质。
btr为朱浩的照片创作了一部小说,为这些影像赋予了文字的注解。对于朱浩拍摄的武康路,btr描写了人们徘徊的身影,在历史与当下交织的迷茫中。而对于一位养鸟人的影像,btr则刻画了女子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朱浩的作品看似纪实,却带有虚构的意味。他将生活与城市拆散,重组为充满意象的场景。对于朱浩拍摄的一张匆匆赶路的女子,btr想象她是出于愤怒或哀伤,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趣。而朱浩则透露,拍摄时女子是为了躲避他的镜头。
事实上,朱浩的作品常常在虚构与纪实之间游走。他用镜头捕捉了城市的真实瞬间,但这些瞬间却在时间的长河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同策展人施瀚涛所说,btr的文字拆解了朱浩的照片,却从根本上注解了其城市摄影的本质。这是一场想象力的竞赛,在图片与文字的交织中,与这个城市及其历史开了一次语言学意义上的玩笑。
《银盐落定》中的图片和文字,既不完全是纪实,也不完全是虚构。它们游走在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感受城市。这个城市虽然不可见,但比现实的城市更加真实。
就像一张银盐摄影需要经过最后的工序才能成像,朱浩的作品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显露出其真正的意义。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场景,经过时间的发酵,成为我们关于上海过去与未来的珍贵记忆。
《银盐落定》不是一部单纯的摄影集,也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将上海的城市肌理和人们的故事共同呈现。它让我们在真实的影像中看到虚构的影子,在虚构的文字中感受真实的城市。
在《银盐落定》中,上海这座城市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符号。朱浩和btr共同创造了一个上海的镜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纪实与虚构交替,过去与未来重叠,而这座城市的本质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诠释。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6/319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