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汽车轰轰烈烈的开局后,11月13日迎来了第10万辆小米SU7下线,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不仅创造了新车企10万台最快下线纪录,更标志着小米汽车正式跻身主机大厂行列。
回顾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争议从未停息。小米SU7上市后,订单量迅速突破10万辆,超负荷运作的一期工厂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然而,小米汽车凭借产线升级、双班生产、加大供应商零部件供应等措施,将月交付量提升至1万辆以上,并提前完成了全年10万辆交付计划。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一炮而红,不仅得益于品牌价值、产品定位和营销方式,更少不了雷军的各种营销攻势。然而,订单的激增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一期工厂的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交得越多,欠得越多”的局面。
为缓解产能压力,小米汽车正在建设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6月竣工后,年产量将达到30万辆。两家工厂加速后,小米汽车的年产量有望达到60万辆。
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小米汽车不仅有SU7一款车型。小米SU7 Ultra的预定情况火爆,未来还有小米SUV等产品推出。
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产品规划和生产节奏的经验越来越成熟。在产能逐步改善的背景下,下一个10万辆下线的周期必然会更短。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时间不等人。小米SU7树立了太多的对手,一旦产品和交付层面出现问题,小米汽车就很难“躺赢”了。
小米汽车的成功之道在于有货可交,逃出“产能地狱”后,小米汽车的路越走越宽。然而,汽车产业的本质是优胜劣汰,小米汽车要想长久立足,还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力和交付能力,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1/15/90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