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文明对话之桥,互鉴传承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更搭建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添了新的动力。
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春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华文化中最富特色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年味十足,彰显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乐观精神。从贴春联、放鞭炮到舞龙灯、包饺子,每一项习俗都寄寓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生机勃勃。
近年来,春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联合国决策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联合国秘书长多次发表春节贺辞,许多国家的政要出席春节庆祝活动,共同分享春节的喜悦祥和。
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春节申遗成功,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平台。春节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如和平、和睦、和谐,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
通过春节这一窗口,世界各国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感受其丰富多彩的传统和现代元素,领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同时,春节的申遗也有助于消除文化误解和偏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近年来,“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各国人民亲身体验春节的魅力,感受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各地民众的节日生活,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创造了条件。
传承创新,繁荣发展
春节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国将以春节申遗为契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春节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促进春节习俗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春节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护春节传统习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春节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春节文化也正在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衍生出新的传播方式和体验模式。例如,春节联欢晚会通过网络直播、5G技术等方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
春节申遗成功,为春节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将以春节为载体,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文化遗产共享世界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春节申遗的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胜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胜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祝贺春节申遗成功,认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为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将继续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春节申遗的成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传承好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也才能增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建和谐美好的世界。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9/237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