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左翼思潮与运动的跨国视角
11月2-3日,主题为“跨国史视野下的非洲左翼思潮与运动”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全球史研究院、上海中非关系研究网络(CASIN)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
与会学者从非洲视角出发,聚焦于非洲左翼思潮与运动中三个相互交织的核心概念:社会主义、泛非主义和非殖民主义。研讨范围涵盖了七个专题:左翼想象与民族独立抗争、大众媒体与群众动员、非洲社会主义理论、泛非主义与反殖民运动、非洲左翼中的性别讨论、中非外交中的女性、文化生产与左翼运动。
跨国联结与影响
与会者来自政治学、历史学、哲学与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背景,研究方法互有补充和交叉。研究内容既注重宏观历史的梳理与反思,也延展至更微观的视角,如大众参与、文化生产和性别权力等。
每个专题都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进行探讨,覆盖非洲多个国家,强调跨国联结与影响。通过这种多视角的考察,非洲左翼思潮与运动的研究获得了更为全面、立体的呈现。
主要议题
解放斗争中的左翼想象与实践
学者们探讨了南部非洲解放运动中的两种泛非主义倾向:马列主义影响的泛非主义以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而黑人民族主义导向的泛非主义挑战后殖民国家的边界,强调第三世界的解放。
文化空间中的大众动员
研究者分析了塞内加尔的毛泽东思想对新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坦桑尼亚新闻教育中宗教与社会主义张力之间的互动。
非洲社会主义理论
学者们呈现了非洲社会主义的图景,包括尼雷尔、恩克鲁玛和桑戈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以及坦桑尼亚乌贾玛社会主义与加纳的发展实践。
泛非主义和反殖民团结
研究表明,1966年三大洲会议中的非洲视角被以往研究忽视,许多非洲国家因会议在古巴召开而反对,质疑非洲解放运动在中苏分裂下被工具化。
非洲左翼女性
学者们关注了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家露丝·弗斯特、黑人左翼女性主义者雪莉·格雷厄姆·杜波依斯,以及非洲左翼工会斗争中的女性领导者。
中非外交中的女性
研究考察了1961-1965年坦桑尼亚妇女代表团的中国访问,以及喀麦隆民主妇女联盟的访华经历,探讨了公共外交中的非洲女性及其跨国连结。
激进与进步的文化实践
学者们分享了南部非洲艺术团体Medu如何反抗种族隔离政权,分析了其图像艺术创作和南非历史与跨国联系。
结论和展望
研讨会为非洲史学术共同体注入了丰富的思想能量,也激发了更多维的跨学科、多视角对话。会议不仅探讨了中-非、亚-非以及全球南方的历史与现实,也共同反思了关于去殖民化、国际主义与革命实践的新问题。
与会者呼吁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多元、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未来研究方向将探索更多跨学科与方法论的创新方向,深入探讨资本与种族资本主义,开展青年、政党与军事领域的研究。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7/230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