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协力促农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新生产力

科技协力促农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新生产力

随着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协作和因地制宜培育新生产力成为关键路径。

科技协作攻关,创新驱动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打破科研机构、企业、地方间的壁垒,形成综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协同攻关,推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多方力量的共同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则需要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政策上提出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特别是要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将试验田、示范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因地制宜发展,培育新生产力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必须立足区域差异,谋划和布局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不同区域可以依据各自的优势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新技术和模式。例如,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而在丘陵山区,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总体来看,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农业机械已经成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今天,要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建设后能够高效使用,必须将“宜机作业”作为“旱涝保收”之外的另一个重要验收指标。

案例:江苏精准科技助推农业转型

江苏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常州武进区以打造“智能装备农业小镇”为目标,通过数字化赋能,提高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镇上引进了多家农业科技企业,为农民提供智能喷药机、无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业装备,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无锡锡山区则专注于水稻种植产业,依托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引进培育了新品种水稻,并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对水稻种植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政策支持,激发新活力

为了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这将进一步调动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政策还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例如,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有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权益,调动其长远投资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科技协力促农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新生产力,必将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劲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8/33250.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18日 下午9:43
Next 2024年12月18日 下午9: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