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停车难,排队停车时间超看病时间
医院停车难已经成为一项较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直接关乎医疗服务的供给质量,也是直观反映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就医停车难,患者苦不堪言
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张先生,家里孩子每次生病去医院,都让全家人头疼不已,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就医停车难。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将车停到医院对面的大厦的地面停车场或者附近商场的地下停车场,但停车费用要比医院高很多。
“孩子才一岁多,为了方便给孩子喂奶、换尿不湿,我们都是自己开车去医院,但停车成了大问题。”张先生说,“有几次,我产检都结束了,我先生还没能等到车位。”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前来就医的于女士甚至在生产后也遇到了停车困难。“有几次,我产检都结束了,我先生还没能等到车位。”于女士说。
非就诊车辆占车位加剧拥堵
除了车位有限之外,有时还存在非就诊车辆挤占医院停车场的问题。天津市民李先生曾前往天津某医院就诊,排队20多分钟好不容易进入停车场,但找停车位又用了好长时间,兜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最后只能又开了出去。他观察到,除了医院停车位不足外,一些医院位于繁华地段,有游客、居民将车辆停在院内,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排除无关车辆
针对医院停车难问题,多地积极探索治理举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10月30日发布《我市持续推进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多部门多举措开展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累计治理医院133家。
受访专家指出,医院停车难问题,不仅仅是交通拥堵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医院、交通、住建、城市规划等多部门合力解决。
在供给端,应当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有效实践探索的稳定性。在需求端,应当为遏制违规需求和引导合理需求提供法律制度支撑。
此外,还应不断优化医院周边路网的交通规划,防范并及时排除拥堵因素;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管理。
技术手段推行预约车位
已有不少地区通过技术手段推行预约车位服务,把医院及周边的停车资源与最迫切的停车需求精准匹配起来,加大盘活资源、提升效率的力度。
如上海闵行区多家医院上线了该项服务,并进一步把该模式向具备条件的其他停车场推广。又如,通过价格杠杆、阶梯收费,实现医院周边区域停车“云调度”,鼓励短时停车,提升整个区域的停车资源利用率。
专家建议:疏治结合,规范管理
“疏治结合”是解决医院停车难的有效思路。所谓“疏”,长远上应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考虑在医院周边建设大型停车场、立体停车设施或临时停车位,保障停车资源供给;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就医,从源头上缓解停车压力。
所谓“治”,首先是不断优化医院周边路网的交通规划,防范并及时排除拥堵因素;同时,城市管理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管理,既确保入场车辆规范停放,更要对黄牛非法带路、高价收费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罚。
此外,还需公开全面引入外部乃至全社会的监督机制,监督的客体包括但不限于收费管理的依据、收费标准的合理性、违规行为的纠察与追责、公众意见建议的接收反馈等。
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技术手段赋能,并辅以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医院停车难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就医停车的难题也将得到解决。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7/322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