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开设的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里,一件名为春秋晚期青铜蟠龙纹鑑的文物引人注目。这件青铜器原本破损成89块碎片,但经过文物修复师十余年的精心修复,它又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青铜鑑流行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用来储水、储冰或洗澡的容器。上海博物馆的这件青铜蟠龙纹鑑形制巨大,破损变形严重,补缺完形的难度极高。修复师们花费了十余年,经过清洗、拆除、除锈、矫形、焊接、翻模、铸铜、刻纹、配缺、打磨等12项修复步骤,才恢复了它的原初面貌,让人们得以领略中国青铜器艺术的精湛。
对于文物修复师来说,青铜蟠龙纹鑑的修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克服器物的破损和变形,还要解决青铜器特有的锈蚀和腐蚀问题。文物修复师们凭借高超的修复技艺和不懈的努力,最终让这件文物脱去了“隐身衣”,再次焕发光彩。
青铜蟠龙纹鑑的修复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艺术活。修复师们在修复过程中,既要尊重文物的原貌,又要赋予文物新的生命。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对文物的深刻理解,让这件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得以在博物馆中继续向人们讲述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文物修复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文物修复师们往往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件文物的修复。然而,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一件件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让历史得以延续。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通过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和主题陈列展区两种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文物修复师们的真实工作状态和文物修复的全过程。这不仅让观众了解了文物修复工作的艰辛和复杂,也让他们对文物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文物修复展示,这不仅有利于文物保护理念的传播,也有助于培养公众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不再是“隐身”在幕后的默默无闻的工作,而是成为一种面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文化活动。
随着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会有更多的文物得到修复和保护,让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让文物继续在博物馆中向人们讲述它背后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4/306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