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商超店在国内爆火,从重庆到北京,众多消费者纷纷前往体验。这些店铺以蓝色为主色调,红白相间的线条与可爱的玩偶熊,营造出浓厚的“俄罗斯味”,店内摆满大列巴面包、巧克力、伏特加、肉肠等传统美食。然而,记者走访重庆的部分俄罗斯商超店发现,尽管店铺宣称销售“俄罗斯进口商品”,但不少商品实际来源并非俄罗斯。比如一款羊奶粉,标签写着“俄罗斯索菲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商却是陕西和甘肃的两家中国乳制品公司,类似情况并不罕见。甚至有些商品条形码显示中国制造,虽包装有“俄罗斯”或“俄式”字样,实则容易误导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所谓“俄罗斯商品”是中国厂家本地生产,以俄文包装出售,或通过跨境贸易渠道“贴”上俄罗斯标签,迎合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偏好,尤其是食品类产品。这种做法虽可能不违法,但对消费者而言,易因对“俄罗斯进口”标签的过高期待,忽略产品真正生产地。一些曾在俄罗斯生活的留学生也表示,在俄罗斯的商店从未见过国内商超销售的这些商品。
尽管如此,许多消费者因对“俄罗斯商品”的好奇心和向往,认为进口商品更具质量保障,仍会购买。对于商家,“俄罗斯标签”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应更加透明和真实。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需保持警惕,学会辨别商品真实来源,避免盲目追求“进口”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2/278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