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蓬勃发展,顾凡持续钻研
在上海的一家养老院里,86岁的顾凡及教授正埋头于脑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写作。这位曾经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在退休后开启了科普创作和翻译的新篇章,迄今已出版16本科普著译,其中《脑科学的故事》更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
12月8日,《脑科学的故事(第三版)》入选“上图发布×世纪好书”月度好书精选榜。顾凡及表示,进入脑科学领域后的最大感悟是,“用进废退”,保持大脑活跃至关重要。
顾凡及从数学专业转向神经科学,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计算神经科学的研究之路。退休后,他保持着退休前的生活作息,每天工作约五个小时,关注世界范围内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
在顾凡及看来,脑科学蓬勃发展,好奇心和兴趣是他持续钻研的动力。“我想对社会有一点回报,觉得这样自己的生活比较踏实,也觉得自己好像仍然有活力。”
顾凡及的科普写作之路始于2008年,当时他应邀为孩子们编写科普书《好玩的大脑》。自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基本都会出一本科普书。在《脑科学的故事》第三版中,他增加了关于脑机接口等脑科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
顾凡及强调,科普需要全面了解。“我依据专业的教科书列出大纲,再以科学性、趣味性、前沿性作为标准,根据大纲来选择材料,把找到的材料收集到电脑或是纸质的文件夹里。”
除了科普写作,顾凡及还通过邮件与德国退休信息技术工程师卡尔·施拉根霍夫交流人工智能话题。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对于人工智能,他只是有兴趣的外行。
对于现在从事脑科学的年轻人,顾凡及寄予厚望。他引用了已故脑科学家沃尔特·弗里曼的话,鼓励年轻人“背上没有成功的包袱”,大胆尝试新的事物,冒险创新。
“脑科学要继续发展,一个要靠新的技术,一个要靠新的思想。新的技术需要国家投资,但是思想谁都可以拥有。”顾凡及说。
在顾凡及看来,科学家要有三条品质:好奇、质疑和坚毅。“后悔没用,我只想让我的余生过得开心、有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1/27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