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科普新时代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于12月5日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 赋能共同发展”为主题,来自23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400余位中外代表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开幕致辞中提出三点倡议:在培育全球发展动能中增进共识、在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中加强互鉴、在展望可持续发展愿景中深化行动。他强调,科学素质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革命性的通用技术,它提升的是人们的脑力,影响的是方方面面。他指出,今天不会使用人工智能,就像20年前不会上网一样,今后很多人都要使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因此人工智能是一个科学普及的对象。
同时,龚克也强调,人工智能还是一个科学普及的工具,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编写科普内容,加快科技作品的传播,加深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他认为,针对人工智能的科普,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需要让公众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它从哪里来,能做什么,它是一个通用的工具,要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来使得我们更有效地工作,更便捷地生活。
* 另一方面,要知道,这个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之中。至少在今天,甚至今后几年内,它都还不成熟,还没有一个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可能带来各式各样的风险。所以,在科学普及的时候,还必须要普及提高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的能力。
龚克表示,7月1日,在中国的推动下,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他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来避免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造成新的发展差距——数字鸿沟。
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李象益、卡尔·克拉泽尼基两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围绕提升全球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以及当下开展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激励机制等话题进行讲演及对话。
大会举办了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赋能科学素质建设、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等五个专题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人工智能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提出,人工智能可以在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从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到模型构建和知识发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提高效率、拓展视野,加快科学发现的步伐。
在“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论坛中,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王春梅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科学普及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她呼吁政府、科研机构、媒体、科协等多方主体共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在“新技术应用赋能科学素质建设”论坛中,清华大学教授刘云浩提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多个性化和交互式的科普内容,让科普更加贴合受众的需求,提高科普的有效性。
在“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论坛中,北京市科委副主任贾东升分享了北京市在科普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他表示,北京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科普能力建设中,打造了人工智能科普体验中心、人工智能科普互动平台等多种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科普服务。
在“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坛中,来自国内外的科普专家学者们围绕科普理论、科普政策、科普实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认为,人工智能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但同时也要注意人工智能的科学普及和风险防范。
本次大会为世界各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新途径。相信通过人工智能的助力,公众科学素质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1/260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