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新维度:熊鹤婷论《回音室》
艺术史家熊鹤婷在评述《回音室:跨越国界的1897-1935年中国画》一书中,赞扬了作者柯律格以动态视角审视东西方艺术交流,打破了以往“冲击-回应”的二分模式。
柯律格通过回溯中国绘画六法在海外的翻译与阐释过程,指出“东方”“西方”并非本质化概念,而是随着文化交融而不断形成的。他强调了冈仓天心、宾扬等早期西方学者在传播“气韵生动”理念中的作用,以及这些理念对近代中国艺术界的影响。
熊鹤婷认为,《回音室》揭示了西方思想对中国艺术理论的深远影响。例如,宾扬等人受柏格森哲学启发,将“气韵生动”诠释为对抗机械主义的“生命冲动”,这为中国文人画在现代语境下的价值重估提供了依据。
然而,熊鹤婷也指出,柯律格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本土对西方思想的接受、改写和应用。她认为,近代中国的自我言说并不能完全归因于西方“回音”的影响,而应该更加关注中国内部的复杂性。
此外,熊鹤婷对柯律格回避清晰结论的做法持保留态度。她认为,历史叙事需要一定的结构和逻辑,而过于松散的“镜头”拼接可能会削弱研究的深度和说服力。
总体而言,熊鹤婷肯定了《回音室》对东西方艺术交流史研究的贡献,并期待后续研究能够在动态视角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国艺术在跨国语境下的独特演变。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1/25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