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近40年,科学家们正深入研究这场灾难对周边动物进化带来的影响。近日,一项由南卡罗来纳大学和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专家共同开展的研究,对切尔诺贝利隔离区(CEZ)附近302只流浪犬的DNA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辐射如何改变它们的基因组。
切尔诺贝利流浪犬基因组差异显著
研究团队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流浪犬是否进化出了适应高辐射环境的基因突变?它们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通过基因层面克服这些挑战的?NHGRI的犬类基因组学专家Elaine Ostrander表示,这项研究旨在探究辐射对动物基因组的影响,这并非首次尝试。此前,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太空辐照种子来诱导有益突变,以应对全球变暖对作物的影响。
研究发现,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流浪犬与仅10英里外地区的犬类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然而,研究人员也承认,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差异完全是由于辐射暴露造成的。其他因素,例如近亲繁殖,也可能起到了作用。一位环境科学家向《科学新闻》表示,区分辐射影响与其他因素影响是这项研究的一大挑战。
研究意义:为未来人类辐射暴露研究铺路
这项研究并非仅关注流浪犬本身。南卡罗来纳大学的进化生态学家Timothy Mousseau指出,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这些犬类的研究,为未来理解人类辐射暴露提供有益参考。“我们寄希望于从这些犬类身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用于理解未来的人类辐射暴露。” Mousseau说。
此前,一项2016年的研究发现,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树蛙颜色偏黑,这被认为是黑色素突变的结果。而此次对流浪犬的研究,则为探讨辐射对动物进化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辐射对动物基因组的长期影响。
研究方法与未来展望
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对302只流浪犬的基因组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与其他地区犬类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他们发现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流浪犬基因组中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与它们在高辐射环境下的生存和繁殖有关。这项研究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结合了基因组学、生态学和辐射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深入研究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其他动物的基因组,以寻找更多关于辐射影响的证据。他们还计划开展更广泛的研究,以探讨辐射对动物生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0/24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