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彰显中华精神与情感,申遗之举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春节彰显中华精神与情感,申遗之举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春节:中华精神与情感的彰显,申遗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2023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我国共有44个项目入选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至转年的正月十五。这一期间,各种年俗连绵不绝,从庙会、社火、戏剧、音乐、游艺,到年画、窗花、福字、春联、年夜饭等,不胜枚举。

冯骥才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专家知情同意证明中指出,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春节的习俗既有程序性和仪式感,也有人们即兴的发挥。人们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是春节民俗核心的内容,比如幸福、平安,和睦、健康、圆满,以及家庭的团圆。

春节申遗成功,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作为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冯骥才先生为春节申遗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认为,春节申遗成功后,将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增添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深化春节文化的传承与节日幸福。

春节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非遗项目中,还有剪纸、皮影戏、京剧等,这些项目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多年来,冯骥才先生一直专注于年画的发掘与抢救。在《中国母版年画集成》中,冯骥才详细阐述了年画作为春节重头戏的人文蕴涵、民俗意义、信息承载和民族心理表现。他认为,年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文化创造,其人文蕴涵之深厚,民俗意义之鲜明,是其他民间艺术难以企及的。

冯骥才先生的理论著作《非遗学原理》是其二十多年非遗保护思考与实践的结晶。书中梳理了非遗学的起源、立场、使命与特征,阐述了非遗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冯骥才认为,非遗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作,是当代遴选与认定的必须传承的文化经典。非遗学者把非遗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在非遗学者眼中,非遗是活态的、动态的、应用的,在时代转型中充满不确定性。非遗学的工作是通过对现存的非遗的研究,来探索它们通往明天的合理的道路。

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一次重大胜利。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9/24062.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9日 下午3:09
Next 2024年12月9日 下午3: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