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热闹的文艺界,一场以“像蝴蝶驻足于锋利刀刃”为主题的《余生》新书分享会盛大举行。学者、评论家、作家和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微型小说创作的魅力与其中蕴含的诗意。
《余生》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的微型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七十一篇短小精炼的作品,每一篇均在千字左右。这些作品取材丰富,描绘了世事人情与人性幽微,极具阅读趣味。
在分享会上,黎紫书谈到了创作微型小说的挑战。她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要写好却并不容易,它要求作家在有限的字数内精准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深度和力量的文字。
“过去你就是大量地尽情地挥洒你的文采,但到了写微型小说的时候,你要懂得舍弃、懂得谦卑。在微型小说面前,你是要成全小说,而不是要成全自己。”黎紫书强调,微型小说是对作家凝练能力和敏锐洞察力的考验。
学者张莉也谈到了《余生》中微型小说的特点。她认为,黎紫书捕捉的倏忽一瞬的东西是作品中特别有意思的部分,她写的是内心的波澜,而这种波澜是各种生活理念或时代观念的冲突。
作家文珍则从黎紫书创作过程中不断“做减法”的细节切入,认为《余生》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回味悠长的余味,这也是黎紫书的微型小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除了微型小说创作,黎紫书在分享会上还分享了自己作为异乡人在北京居住期间的创作经历。她表示,作为一个异乡人,在陌生的城市中生活,能够感受到各种文化差异和触动,这些感受成为了她创作微型小说的灵感来源。
在谈到微型小说创作的永恒性时,媒体人傅适野认为,微型小说取材于日常都市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在一个巨大的城市中,人们既渴望独自生活,又渴望亲密,这为微型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评论家张莉则通过韩国作家韩江的小说对都市经验的书写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作家应该能提供一种对世界的新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是独特的、原创的,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如何将都市经验转化为具有深度和力量的文字,是今天当代都市小说写作面对的问题。在活动最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分享了他对微型小说和《余生》的见解,鼓励大家像黎紫书一样,不仅要观察、思考,还要将这些观察到的、思考到的落到笔下。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9/238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