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数据抢救:珍贵资源的数字化保护
12月5日,在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之际,由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的“赓续四十载,再‘普’新篇章”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上,一部全面反映我国土壤资源与质量状况的基础科学巨著——《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正式发布。
抢救分散遗失的历史土壤调查资料
《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旨在对我国分散存留的高精度土壤调查成果进行抢救性收集与整理。该项目意义重大,因为我国早期开展的土壤调查成果多以纸质分县土壤专题图件、资料的形式分散保存在各地科研院所、档案馆和农技推广机构中,存在着年代久远、易于破损、不易查询等问题,急需抢救性发掘、整理和永久保存。
项目团队联合全国50多家科研单位,历时多年,对各地留存的土壤调查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收入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数据是我国最早的、具现代科学意义的土壤质量起始点数据,使各地对土壤过程可上溯至上世纪80年代,对了解土壤与环境质量演变极其重要。
创建智能化土壤时空大数据整合表达方法
在数据集编制过程中,项目团队创建了以智能设计为核心的土壤时空大数据整合、表达方法。该方法能够将异源的土壤时空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实现不同年代、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壤剖面数据的无缝拼接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土壤资源评价、土壤质量监测、耕地保护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应用于国家重大任务,提升科研基础数据条件
《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不仅是一部珍贵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国家重大任务中,该数据集已为其提供科技支撑,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基础数据条件。
推动耕地保护与利用研究科普
在《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发布活动中,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与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设立“耕地保护利用研究与科普”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土壤、植物营养、肥料、微生物、智慧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激励奖励等工作。
这一合作旨在推动科技与教育在耕地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语
《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土壤资源数字化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该数据集不仅为土壤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也为耕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通过抢救性挖掘和数字化保护珍贵的土壤剖面数据,我们不仅保存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了解和保护土壤资源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8/232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