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窃听疑云:专家揭秘背后的真相

手机App窃听疑云:专家揭秘背后的真相

手机App窃听疑云:专家揭秘背后的真相

尽管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但仍有许多人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特别是担心手机App窃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和推送相关广告。

App窃听是否真的存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偷拍偷录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高昂的法律风险。实验检测也未发现哪款App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将语音信息上传之后的窃听行为。

在一次现场实验中,何延哲进一步测试了App窃听的可能性。他解释说,如果手机被窃听,其耗能会异常增加,出现掉电过快、发热发烫、CPU和内存占用高等现象。然而,实验结果显示,App窃听超过一分钟就会被操作系统切断,难以维持长期窃听状态。同时,多款App同时窃听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麦克风权限只能被当前位于前台或最后使用的App占用。

那为什么会出现“聊什么就推什么”?

何延哲分析,所谓“窃听”可能是用户对个性化推荐的误解。App会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形成用户画像,并据此进行内容和广告的个性化推荐。当推送的内容与用户的兴趣高度契合时,用户就可能误以为自己的谈话内容被窃听了。

专家指出,App窃听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监听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家刘鹏表示,智能语音行业的语音转写成本极高,监听成本将大大超过收益。

此外,“实时竞价”是互联网广告常用的流量交易方式。广告平台会向各类客户发起询问,了解他们是否对广告位感兴趣。当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接收到的电商广告推送时,这并不意味着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之间存在数据交换,而是广告平台将广告机会发给需求方,通过竞价的方式达成交易并实施推送。

如何确保用户数据安全感?

尽管窃听可能源于误解,但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担忧却真实存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均涉及算法的详细治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对网络安全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

此外,相关部门开展了“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规范算法推荐,防止信息茧房,保障用户权益。

如何防范手机被“窃听”?

虽然正规App窃听的可能性不存在,但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变成“窃听器”。因此,防范手机被窃听至关重要。

苹果手机:

* 关闭麦克风权限:隐私与安全性→麦克风→关闭不必要的App权限

* 关闭App隐私跟踪:隐私与安全性→跟踪→关闭允许App请求跟踪

* 关闭共享iPhone分析:隐私与安全性→分析与改进→关闭共享iPhone分析

安卓手机:

* 设置→隐私→广告与分析→打开限制广告跟踪→重置广告标识符

警方提醒:

* 从规范的应用市场下载经过安全检测的App

* 注册App时,非必要的个人隐私不提供或简化提供

* 发现App存在违规行为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7/22754.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7日 上午9:15
Next 2024年12月7日 上午9: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