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印花加盖邮票,作为中国古典邮票中的珍宝,不仅是集邮爱好者的收藏佳品,更是一扇探究清末历史的窗扉。它的产生与清末洋务运动、税收制度改革、海关派司制度等历史事件息息相关。
1896年,清政府开办国家邮政,采用银元计费,需要发行新邮票。但新邮票印制未完成,只能将此前印好的红印花加盖改为“临时邮票”发行。后来,为了解决大面值邮票的短缺,又将红印花加盖用于包裹、保价信函和汇兑业务。
红印花的原用途一直存在争议,最初认为与陈璧奏请印花税有关,后经研究发现与海关派司制度相关。海关派司制度是指进口洋货在一定期限内复运出口可退还已征税款。红印花粘贴在派司上,以示派司真实合法。
红印花加盖邮票发行时间较短,仅从1897年1月至9月,未售出的邮票均被销毁。关于它的身世之谜,学界历经数十年研究才得以厘清,因此被称为中国集邮界的“红学”。
红印花加盖邮票除了身世扑朔迷离外,对清末历史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它与洋务运动紧密相连,反映了清政府在近代化的探索和转型。同时,它也与税收制度、海关机构设置、邮政资费等息息相关,为深入研究这些历史领域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尽管红印花加盖邮票作为邮票的时间只有短短九个月,但围绕它的故事却持续了百年。有关于其用途、印刷厂家、发行量等方面的考证,也有关于其收藏故事的流传。其中,小字“當壹圓”的故事尤为经典,见证了它从被冷落到回归上海的传奇历程。
红印花加盖邮票的种类繁多,有“當壹圓”“當伍圓”“小4分”等不同面值,印版和实寄封亦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这些故事和历史细节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清末邮政发展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珍贵资料。
《中国红印花加盖邮票》一书,作为一部详细记录红印花加盖邮票的专著,汇集了大量一手文献、邮票版式和实寄封图片,是目前关于红印花加盖邮票最为详实的资料汇编。它不仅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清末历史研究者拓宽了新的视角。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4/21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