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论学 三十载学术菁华”研讨会在京召开,回顾“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30年发展历程,共同探讨当代中国学术的成就与挑战。
研讨会上,原三联书店总经理兼总编辑董秀玉女士介绍,丛书秉持“追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的宗旨,坚持严格的学术把关,致力于出版青年学者的优秀专著。丛书奠基者季羡林明确表示,希望丛书能为中国学术发展提供助力。
学者们在研讨中指出,丛书与当代中国学术30年密不可分,见证了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学科专业的演进与超越,以及知识共同体的重构。丛书作者们分享了他们与丛书的缘分,肯定了丛书在学术界的地位。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主持研讨,分为上下半场,分别围绕哲学社会科学、文史学科展开。与会学者就多个学术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包括研究范式的变迁、专业化及其超越、重建知识共同体、学术出版的意义和功能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表示,希望丛书能够一直出到拥有人工智能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铭铭认为,丛书既是一套丛书,更是一个开风气、育人才的学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丁耘强调,丛书对前沿问题的反馈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应非常敏感,能够回应当代问题的复杂性。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文明回溯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历程,指出复兴还需要进一步厘清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震提出,当代中国哲学需要锚定参照系,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宫志翀呼吁关注人文与社科的良性互动,强调经典解释学与哲学创造的相互支撑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指出,丛书一直关注人文,探索人文与社科的互动,为中国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科技发展,对人文研究的意义更应予以重视。
研讨会总结指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始终坚持学术严谨性,为中国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未来,丛书将继续出版优秀学术专著,促进学术交流,为中国学术繁荣添砖加瓦。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3/205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