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价格战的硝烟在海外市场上愈演愈烈。
作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先驱,优傲机器人最近宣布在中国建立生产能力,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这一举动引发了行业内对于机器人价格战的担忧。
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不同,它们体型较小、易于使用,且能够与人类安全协作。近年来,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制造业、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协作机器人的国产化率已接近90%,外部环境导致需求收缩,内资客户对于价格的导向过于明显,加剧了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战。
“内卷的本质是产品同质化,在技术方面没有形成代差。”卢瀚宸说,“国产协作机器人与国外相比没有形成突出的技术差距,中国厂商也擅长以价格抹平技术上的差距。”
在机器人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价格战也正在上演。
例如,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品牌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小米、石头科技、科沃斯等厂商推出了各种低价扫地机器人,以吸引消费者。
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一些中国厂商也开始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一台协作机械臂的价格甚至可以低至2万元人民币以下。
然而,激烈的价格战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极致的价格内卷会牺牲产品质量和行业创新能力,最终反噬用户。”一位协作机器人企业创始人表示。
“一些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这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损害行业的整体声誉。”
此外,价格战还可能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甚至让一些企业难以生存。
卢瀚宸认为,企业应该回归产品本身,提升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竞争。
“从长远来看,只有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在海外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化,价格战也尚未出现。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不断成熟,价格战的到来也并非没有可能。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像人类一样行走、操作和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机器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受到广泛关注,被视为机器人产业的下一个前沿。
“人形机器人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竞争已经开始加剧。”卢瀚宸说。
“一些厂商开始通过融资、品牌和供应商来‘内卷’,但这些并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发展。”
卢瀚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应该聚焦在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场景上。只有这样,人形机器人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创造。
“未来,只有少数人形机器人企业能够存活。”卢瀚宸说,“2025年,‘收敛’将成为行业关键词,企业需要聚焦自己的能力和投入,并实现技术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03/205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