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低价出海,卷得国内无利可图

机器人低价出海,卷得国内无利可图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随着机器人成本和价格竞争力的提升,国内协作机器人厂商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希望通过低价策略拓展海外业务,但这却导致国内市场无利可图。

据了解,一台协作机械臂的售价已跌至2万元以下,这让国外用户喜出望外,但国内厂商却陷入困境。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这种内卷现象源于国产化率充分、外部环境收缩以及内资客户对价格过于敏感。中国厂商以简单粗暴的降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形成存量竞争,但本质上是产品同质化,没有技术代差。

与协作机器人不同,近两年兴起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尚未规模化,因此价格战还没有出现,但“内卷”依然存在,只不过卷的是融资、品牌和供应商。卢瀚宸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百花争鸣阶段,预计未来只有少数厂商能够存活。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卢瀚宸建议企业收敛自己的能力和投入,聚焦具体场景和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就像早年的造车新势力,当前行业百花齐放,但最终只有少数玩家能胜出。

另一方面,国产机器人厂商也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希望通过低价策略拓展业务。然而,这种策略也带来了风险。卢瀚宸表示,如果国内厂商过度依赖低价竞争,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和行业创新能力,最终反噬用户。

一位协作机器人企业创始人此前表示,极致的价格内卷会牺牲产品质量和行业创新能力,最终反噬用户。在中国市场,这种方式行得通,但出海后行不通。从长远来看,必须回归产品本身、回到品牌、回到服务。

谈及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内卷,优傲全球首席商务官Stacey Moser说,不仅在中国,全球竞争也在加速。竞争有助于推动市场进一步增长,证明技术有应用前景,并拓宽协作机器人应用范围。

卢瀚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还需要时间。国内厂商更擅长硬件,在模型与系统开发方面较为欠缺。欧美厂商会把更多精力聚焦在软件和模型,这是国内外机器人开发的主要差距。他表示,人形机器人能力的提升有赖于软件能力的加强,高质量场景数据集会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的核心壁垒之一。

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来说,2025年,“收敛”是一个关键词。企业不能无限扩散,而是要收敛自己的能力和投入,聚焦具体场景和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就像早年的造车新势力,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百花争鸣阶段,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未来仅有少数厂商能够存活。

总之,机器人的低价出海策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国内厂商需要在竞争中寻求平衡,避免盲目低价倾销,从而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和自身盈利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1/30/18936.shtml

Like (0)
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Previous 2024年11月30日 下午4:59
Next 2024年11月30日 下午5: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