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保卫战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经过四十余年的艰辛治理,绵延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已巍然屹立,仅剩最后一公里的缺口阻隔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封边”工程的彻底完成。
自2023年11月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年的奋战过后,2024年11月27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随着最后一公里的封堵,塔克拉玛干沙漠“封边”任务正式进入倒计时。28日,我们将共同见证这一载入史册的时刻。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它的边沿风沙作用极为强烈。流沙不断向外扩展,严重威胁着周边绿洲和基础设施。为了遏制沙漠的扩张,有效保护绿洲,国家实施了“封边”工程,旨在通过沿沙漠边缘修建林草带或利用光伏治沙等手段,固定流沙,阻断沙源向外扩散。
为何要“封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解释道,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边沿流沙侵蚀极为严重,沙丘向外扩展。通过“封边”工程,我们采用林草带工程治沙或光伏治沙措施,使流沙固定下来,阻止沙源向外扩散。“封边”的目的是保护绿洲,使基础设施不再遭受沙漠危害。
“封边”工程完成后,流沙向外蔓延的局面将得到有效遏制,285公里的风沙通道被彻底锁住,不再危及绿洲,不再危害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但“封边”工程并非一劳永逸。“锁边”之后,我们将面临一个新的阶段——“锁边”工程自身的提质增效阶段,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防护效益。
“封边”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雷加强表示,防沙治沙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化的工程。在“封边”过程中,当地积极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发展林果业、光伏产业等。例如在和田地区发展肉苁产业,通过种植梭梭、橙柳等,接种管花苁蓉和荒木苁蓉。此外,光伏产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当地能源资源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封边”工程的实施,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它不仅保障了绿洲农田和林果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当地带来新的产业机遇。随着“封边”工程的彻底完成,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疆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1/29/180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