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在当代:传承、创新与实践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在十一年间经历了从评选国学奖到注重传播实践的转型。最近两年,大典更是下沉到区域性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当地文化的阐释、跨界交流和融媒传播,让国学与地方文旅找到更多的结合点。
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从评奖到资助计划
创立于2014年的"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从2022年起调整为"华人国学大典"。前四届以评选国学奖为主轴,第五届则以评选典范人物或项目并提供相应公益资助为主轴。大典还增设了"国学活化计划",资助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项目。
蓬勃发展的国学热与良莠不齐的现状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各类活动和奖项层出不穷。然而,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伪国学"和"山寨大师"。凤凰网的华人国学大典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专业公信力、民间独立性和国际传播力为特点,坚持初心不变,注重文化引领。
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华人国学大典的评审标准着重于导向性、引领性、影响力。此外,大典还发布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热度大数据报告(2022)》,勾勒出当代传统文化传播生态的画像。报告指出,目前传统文化大众传播声量空前,学术研究互动增强,但也有大众消费习惯蔓延、资源整理基础性工程不足等问题。
下沉到区域性社会实践:挖掘地方文旅价值
华人国学大典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到具体地区,先后在平凉崆峒山和汉中留坝县举办活动。这些活动通过高质量的文化阐释、跨界交流和融媒传播,为当地文旅IP塑造和文旅产业融合赋能。在一些文化资源突出的地方,传统文化可以成为乡村振兴、康养旅居等领域的引擎。
"在地性研究"的意义:重建精神家园
当下年轻人与乡土文化存在疏离,精神家园的重建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工程。近年来兴起的"在地性研究"和"回到历史现场"的声音,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发生地的积极态度。民族性、世界性与未来性并非取舍关系,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传统的赓续与传播,是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原创文章,作者:睿鸿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1/06/3996.shtml